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19的文章

【藝療筆記】讀懂長輩冰山底下的話語,成為溫暖的工作者

圖片
嗨,鋁罐老師又來分享了, 論文生不出來, 趁心很累的空檔打打文章當放鬆, 今天想要討論一個主題「冰山理論」, 大家有看過冰山嗎? 沒看過沒關係我有附圖(貼心)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Iceberg.jpg) 佛洛依德(Freud)的冰山理論 冰山理論是心理治療很常提到的一個理論模型,最早由佛洛依德(Freud)提出,冰山上面代表的是我們的意識(conscious),而冰山底下則是我們的前意識(preconscious)跟潛意識(unconscious)。 比如說我們平常會察覺的想法,都是意識層面,是比較自我的,而海平面附近是前意識,像是一個守護海底的守門員,佛洛依德說,當我們不小心說錯話(失言)時,就是一種守門員失守的表現,其實代表著我們潛意識的想法。 薩提爾(Satir) 的 冰山理論 而我今天要講的另一個冰山理論是由美國著名的家族心理治療師Satir提出,廣泛應用在家族治療的 溝通模式 ,Satir認為最理想的溝通模式是「一致型」,就是內在想法跟外在表現接近,是真誠一致的,但其實這很困難,所以依據每個人的溝通模式不同,又區分成 「打岔型」轉移話題、逃避情境 「指責型」責怪、憤怒、為自己辯護 「討好型」順從、自責、讓步、委屈 「超理智型」理性分析、事不關己 我們在從事助人工作時,也經常會應用到這些理論去思考。最主要是我們平常在觀看冰山時,只能觀察到 海平面以上, 像是一個人的外在行為、表現等等。然而,底下卻還有著非常多的訊息是隱藏在 海面下的 、是 難以發現 的,像是感受、觀點、期待、渴望等等。 例如: 爺奶們看到平常的鋁罐老師,只是冰山上面,例如覺得我是親切、努力的年輕人,而這些真的能代表我嗎?其實冰山底下的部分我是不會表現出來的,也許我其實很厭世、早上才跟家人吵架,或者強顏歡笑.... 等等。 (示意圖) 兩位大師的冰山理論有些類似的地方,都是可以參考的。不過,今天重點不是介紹冰山理論的細節,而是冰山理論要怎麼去應用在跟長輩溝通上。 在機構、社區工作時,其實常常會看到爺奶亂發脾氣,或者耍任性,也會有憂鬱的情況、甚至精神症狀出現。當然某部分是受到認知退化或失智症的影響,有時候工作人員會戲稱這些爺奶是 老小孩👦 ,實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