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19的文章

【藝療筆記】兒童工作,偏鄉親子藝術陪伴活動

圖片
# 鋁罐趴趴造 # 鋁罐活動分享 分享一下昨天的偏鄉親子藝術活動 主題:春天的意象 📖 讀繪本 📖 讀「春天真的來了」,引導孩子進入情境 ⚡️ 學魔法 ⚡️ 想像遊戲,邀請小朋友一起學習春天的魔法 💨 口吹畫 💨 春天的風呼呼呼~使用魔法棒(吸管)吹顏料 👣 壓壓畫 👣 春天的腳步咚咚咚~用海綿壓出春天的花朵 💦 吹泡泡 💦 魔法顏料泡泡~吹出春天的畫面 最後大家一起合作做出春天的花園 還有紀念品蝴蝶 🦋 鑰匙圈創作 希望大家玩得開心 ❤️ ———————————- 因為是講座形式 報名人數跟年齡層都不固定 必須在足夠彈性跟考慮孩子能力下去設計活動 (昨天現場有小班也有小學中年級的孩子) 因此在目標設定上是以藝術治療中一個很重要的部分「美感經驗」為主 引領下用藝術製造出一個過度空間,讓孩子們在裡面中盡情的玩耍。 從動作、感覺的層級一路玩到感知、情感層級,接著再把畫面透過視覺盡收眼底,藝術治療到底學了什麼呢?其實整個歷程就是一種學習。 # 相信歷程 # 美感經驗 # 表達性連續治療系統 感謝 台灣行動兒童療育協會

【長照筆記】爺奶咖啡店

#鋁罐認真文 以職能治療的角度來看,當我們邁入老年期會發生什麼事? 從生產者的角色變成受照顧者、工作角色被人替代、過時的知識、不再被需要、喪失生產力、與社會切割、低自我價值感等等,不只是生理或心理層面,都會感到被剝奪,職能角色受到限制。 那該怎麼找回職能角色呢?一個方式是重新建立連結,這也是為什麼鼓勵退休銀髮族擔任志工,還有長照機構舉辦很多活動的原因。前陣子聽到一些人說老人就是唱歌跳舞就好了,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尤其出自於有權力的人口中更是可怕。 產業治療最主要的目的不在於產值,而是過程的經驗及成功的回饋,找回勝任感。 (白話一點:原來我可以做得到) — — — — — — — — — — — — — 令人值得開心的是,除了日照中心以外,連住宿型的養護機構也可以融合產業治療的元素。鋁罐老師服務的一間養護型機構就是如此,多虧用心的機構主任及團隊,讓我們腦筋也活了起來,跟長輩們一起努力的過程很棒! https://youtu.be/aROm0e1F34g

【藝療筆記】雜誌拼貼

圖片
#鋁罐藝療筆記 雜誌拼貼是藝術治療很常用的一種媒介,臨床 也有一種評估方式叫做MPC(magazine photo collage)利用拼貼做一些投射性評估。 雜誌拼貼的優點: 💡方便取得 💡變化性高 💡有圖片、文字 💡每個選擇都包含著隱喻跟象徵 💡自由排列組合 我相信只要帶領者精心設計的帶領下,雜誌可以探索的空間包羅萬象。另外也可以避免一些個案「不會畫圖」的藝術創傷喔! 小提醒 ❗️雜誌種類儘量多元(例:商業、親子、八卦,不要只用costco DM⋯) ❗️也可用不需剪紙的方式,事先剪好各種圖片裝盒 對了,硬要說缺點的話⋯ 就是鋁罐老師每次出團都要提一大袋雜誌⋯手快斷掉啦😱😱 # 鋁罐劃重點    以下整理 自此網站   Cool Art Therapy Intervention #10: Magazine Photo Collage 雜誌拼貼大家都蠻好奇的, 因此來導讀一位美國藝術治療師的文章, 我覺得他的內容都蠻實用的,給大家參考! 因為是英文,所以我就幫忙翻譯+劃重點XD 🌈 重點整理 🌈 拼貼的特性: 📌 起源於20世紀早期藝術家(拼貼藝術、立體主義) 📌 將不同圖像組成與其原始意義完全不同的作品。 📌 從分裂到整合的過程 📌 千變萬化不限於雜誌,也可用書籍、照片、廣告紙 📌 可以自行排列、修改、合成、刪減,直到正確為止 📌 特別適合於對筆、水彩、黏土有挫折的人 📌 避免”畫不像”的痛苦 📌 避免看起來像10歲小孩的作品而讓個案擔心或尷尬 (類似鋁罐老師提到避免創傷、不容易失敗的媒材概念) 拼貼的運用: 📌 常用於投射性介入(例:用圖像說一個故事) 📌 技巧性的增加個案與治療師的對話 📌 特別的體驗(新鮮感、覺得酷) 拼貼的變化應用: 📌 聚焦特定主題 (例:選出引起注意的圖、理想的生活是什麼樣子?) 📌 數位藝術治療(Digital Art Therapy) 利用網路包羅萬象的圖庫結合繪圖軟體「剪下、複製、貼上」的特性創作。

【藝療筆記】自閉症兒童藝術治療

#鋁罐藝療筆記 👶今天是世界自閉症關懷日,剛好想分享昨天的個案小故事👶 昨天,個案(ASD)的家長問我藝術治療的目標是什麼? 其實媽媽很用心,也很擔心他的孩子, 但因為我是初次評估其實對孩子還不熟, 稍微思索了下後, 我反過來問:媽媽的期待是什麼呢? 媽媽說:情緒管理、口語表達能力之類的。 我:媽媽有做過其他治療嗎? 媽媽:語言治療、職能治療 我:那為什麼媽媽還會想送他來作藝術治療呢? 媽媽:因為小朋友很喜歡畫畫,常常拿著彩色筆就一直畫,給他畫板他可以拿著一直畫畫,但是都不知道在畫什麼。 我:媽媽很用心,有觀察到他喜歡畫畫的優點,但是情緒控制、口語表達這些不只語言治療、職能治療在教、連學校老師也在教,我不希望小朋友藝術治療課程也被框架在太多規範裡,又增加他的挫折感。我想我會試著讓他透過另一種方式去表達情緒、或利用藝術跟我一起互動。 後來又解釋了一些(省略),不知道媽媽明不明白。 整段課程下來,我發現個案能力比起媽媽訪談講的還要厲害很多,其實沒有「不知道在畫什麼」,他畫了非常多種他喜歡的東西,而且過程不只能夠分享、也能夠合作,只是用的”方式”比較特別罷了。 有些細節因為個案隱私不方便說,但我想統整一下藝術治療針對泛自閉症光譜症候群(ASD)一些很棒的優點,不只透過藝術、心理學,其實從腦神經的觀點也是可以解釋的,自閉症孩童社交能力及語言能力較弱,因此藝術治療能給予的特點: 📌視覺的學習優於聽覺學習 📌圖像學習優於文字學習 📌利用藝術建立與孩童的共同語言 📌減少口語的挫折感 📌藝術是超時空、超現實的,提供了很大的含容空間 📌改善社交技巧及建立自信 📌利用合適的媒材,也能提供新鮮、足夠的感官刺激 「運用藝術治療促進自閉症孩童的想像力和抽象思考,而這正是藝術治療與其他治療法不同且得天獨厚之處 。」(林婉婷,2011) #看見孩子的能 #認同請分享 #LightItUpBlue #WorldAutismAwarenessDay #ASD 引用文章: 林婉婷. (2011). 團體藝術治療與自閉症孩童. 台灣藝術治療學刊, 3(1), 4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