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20的文章

【跨領域心得】藝術在職能治療/藝術治療當中的角色?

圖片
會想寫這個主題,主要是蠻多人私訊問我 ... 我承認一開始比較有耐心的去釐清跟回答,結果發現我的耐心有限(笑)不過也不全是耐心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很簡單...也很複雜,只是隨口問問的人,我很怕我的回答太簡單,讓你誤會;有些很認真,問得很仔細的人,我也擔心以我的理解跟詮釋有錯誤。並且,我發現,透過來回的討論,越要去釐清,最後所得到的結論就是「兩者完全是不一樣的專業」。 先說結論,基本上,從內(哲學觀、專業養成、理論基礎、脈絡) , 到外(評估、推理方式、治療目標、成效評估) , 都完完全全不一樣啊~~~ # 這也是為什麼要尊重專業的原因 不管是藝術教育、藝術治療、職能治療 , 都有自己的專長,也有自己的限制。用學習、謙卑的心互相尊重,而不是彼此批評,我認為是最好的心態。我的腦容量只有 16G ,希望未來盡可能把平常跟粉絲、同學、朋友對話的內容,整理出來跟大家分享,並且把兩者「相同」跟「不同」的地方整理一下。 職能治療師:藝術作為一種 職能 。 藝術治療師:藝術作為一種 表達 。 職能治療:「職能是指對一個人有意義、有目的的活動。」 在 MOHO 的觀點下(參考閱讀: 人類職能表現模式MOHO介紹 ),藝術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是人類的一種職能,對象不同,意義也就不同,取決於當事人跟藝術的連結有多少,比方說,對於大部分人,藝術可能僅在於「休閒娛樂」的程度,有的人心情不好就想畫畫;有的人也許假日會去咖啡店畫畫 ; 有的人會去買一些著色本來著色 ; 也有的人是被推銷課程才不小心畫了一幅畫 ; 也有的人從來不畫畫,但是他會去美術館欣賞藝術。 但有些人,藝術就不只是休閒娛樂了,可能是一份工作,或是一種「有產能的活動」,例如藝術家、藝術工作者、藝術高度興趣者等等,這時候藝術是會對個案帶來更大意義的,也會影響到其自我價值,自我認同,自我效能等等,也就是MOHO提到的「職能勝任」、「職能認同」、「職能調適」的層級。 這樣看來,藝術是一種職能,但職能不一定是藝術(充分非必要條件 ),回到專業養成也是這樣,藝術治療師, 99% 都是喜歡用藝術工作的(個人不負責猜測,不然來念幹嘛XD),但職能治療師不需要喜歡藝術,也不會影響自己的專業能力。 以職能治療師的目的來看,藝術並不一定是為了創作,有時候是

【職能筆記】職能治療哲學觀的重要性

圖片
嗨嗨,好久沒打開Blog了, 因為個人興趣跟工作的關係,平時文章還是以藝療跟長照為主啦, 不過呢...今天想聊聊不同的主題,要回歸本業啦~ 分享一些職能治療的小知識! 最近看到靠北復健跟一些同業們,針對居家復能的討論沸沸揚揚(也釣出很多神人),我其實蠻有感的,復能的理念到政治層面好像就走鐘了? 另外,開設粉專以後,也有很多年輕職能治療師或職能治療學生私訊我,內容大概都是有關專業認同跟一些剛開始執業的困惑,茫然感,比如說... ❓覺得家屬比較喜歡物理治療(PT)的作法❓ ❓PT徒手比較有效果❓OT介入看不出成效❓ ❓PT、OT到社區都作ADL,看不出差別❓ ❓OT只能靠輔具跟代償❓ 註:職能治療(Occupational Therapy, OT)物理治療(Physical Therapy, PT) (網路圖片) 上面問題,我相信一堆強人OT前輩都可以解答啦,也有些問題老師看了可能會翻桌哈哈,像是「OT只靠輔具跟代償」之類...有點狹窄化了 欸...這不是本文重點辣! 我認為對於職能治療學生或者新手職能治療師, 提供給他們支持跟解惑很重要的, 影響了這些未來OT們的職能認同跟生涯發展啊~ 對於這些疑惑,我其實很感同身受,一直在回想當初剛畢業的時候,確實工作上也有很多的自我懷疑,很多介入手法太玄妙(?),對剛考完國考臨床經驗缺少的我,無法融會貫通(像是感覺統合、NDT之類ㄏㄏ)。 初出茅廬,還在練等賺經驗,摸索嘗試,缺少自信都是很正常的現象,但如果長久下來還是常常自我懷疑的話,也會產生很多的迷惘,畢竟自己讀書四年,經歷了辛苦的實習跟國考,到了醫療現場,卻很多學長姐告訴你,很多都是「健保」跟「行政」上的問題,改變體制是很難的...所以這對小小治療師來說是強大的無力感啊。 職能治療這行業的職能認同跟職能勝任,需要你我共同的努力,曾經看過身邊OT朋友總是跑去學PT的徒手技巧,或者學這個學那個(先解釋,我認為學習沒有不好,我很支持,像我自己也跑去學了不同的領域哈哈)專業的自我精進是好事,不過,你要知道, 你學習的目的是什麼 ,為了幫助某個個案嗎?為了解決某些疑惑?還是只是單純對自己沒信心呢?經常反思,才不會陷入到更無窮無盡的迷惘中。 因此,拋磚引玉 發表一點淺見, 希望可以幫助一些年輕職能治療師們, 對自己專業更有自信。 先破題,我

【職能筆記】給我複雜起來!推薦我最愛的model,人類職能模式(MOHO)

圖片
想介紹職能治療Model的原因我上一篇說過了, 首先,想跟大家介紹的就是目前我最喜歡,我覺得職能治療裡面夠好用, 夠 「複雜」 ,也夠 「建構」 的 人類職能表現模式(Model of Human Occupaiton, MOHO)!!! (幫我配一些掌聲音效,啪啪啪啪) 因為MOHO國考會考,大家都聽過也背過啦, 但年輕的治療師們可能會...有讀沒有懂? 小看這套理論,或是畢業後沒機會用,也受限於健保體制,不需要想得太複雜(?)就通通還給老師了! 其實,如果把MOHO融入到自己的哲學觀裡,也就是每天都「戴著MOHO的眼鏡」看待任何事情,我覺得是很棒的,可以幫助自己看待個案時激發更多的想法,也會看見更多個案的可能性! 不好意思,假設看這篇文有很多學弟妹,我再囉唆一下,我說的哲學觀就是類似一種Model,比如說常見的人類-職能-環境模式(P-E-O model)或是川流模式(kawa model),這個跟參考架構(Frame of Reference, FOR)是不一樣的喔!參考架構比較貼近臨床治療,像是幫助臨床推理,找出個案問題,或設定治療目標時的框架,但Model比較不是這種概念,Model比較類似宏觀看待事情的觀點,所以光有model是不夠的,還需要搭配許多評估跟治療手法噢! 因此,這篇文章重點不在治療手法,也不會談,主要是想幫助新手階段,有一些臨床經驗,也懂介入,但缺少哲學觀思考的OT。 進入本文!!! 首先,大家還記得平常在介紹職能治療的時候,最常說的一句話是什麼嗎? 「職能,就是有目的、有意義的活動。」 接下來會說什麼? 職能表現領域包含日常生活功能(起床、刷牙、吃飯、穿衣服、上廁所),休閒娛樂(看書、打電動、看電視、下棋、寫部落格),工作或有產能的活動(上班、當志工、作研究、教育等等).....等等.... 這些聽到膩了吧, 嗯... 但是,聽起來沒有什麼不對啊? 沒有不對, 但問題在於... 「你想得太簡單了」 我們現在就是要來個複雜版本!!! (網路圖片) 回頭看 「有目的、有意義的活動」 這句話, 重點就在於 「意義」 , (網路圖片) 意義是什麼? 要討論每個人的意義, 一向都不是簡單的事啊! 以存在主義來說, 人的存在就是找尋意義的過程, 小朋友在追尋意義, 高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