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能筆記】給我複雜起來!推薦我最愛的model,人類職能模式(MOHO)

想介紹職能治療Model的原因我上一篇說過了,首先,想跟大家介紹的就是目前我最喜歡,我覺得職能治療裡面夠好用,「複雜」,也夠「建構」人類職能表現模式(Model of Human Occupaiton, MOHO)!!!
(幫我配一些掌聲音效,啪啪啪啪)

因為MOHO國考會考,大家都聽過也背過啦,
但年輕的治療師們可能會...有讀沒有懂?
小看這套理論,或是畢業後沒機會用,也受限於健保體制,不需要想得太複雜(?)就通通還給老師了!

其實,如果把MOHO融入到自己的哲學觀裡,也就是每天都「戴著MOHO的眼鏡」看待任何事情,我覺得是很棒的,可以幫助自己看待個案時激發更多的想法,也會看見更多個案的可能性!

不好意思,假設看這篇文有很多學弟妹,我再囉唆一下,我說的哲學觀就是類似一種Model,比如說常見的人類-職能-環境模式(P-E-O model)或是川流模式(kawa model),這個跟參考架構(Frame of Reference, FOR)是不一樣的喔!參考架構比較貼近臨床治療,像是幫助臨床推理,找出個案問題,或設定治療目標時的框架,但Model比較不是這種概念,Model比較類似宏觀看待事情的觀點,所以光有model是不夠的,還需要搭配許多評估跟治療手法噢!

因此,這篇文章重點不在治療手法,也不會談,主要是想幫助新手階段,有一些臨床經驗,也懂介入,但缺少哲學觀思考的OT。



進入本文!!!

首先,大家還記得平常在介紹職能治療的時候,最常說的一句話是什麼嗎?

「職能,就是有目的、有意義的活動。」


接下來會說什麼?

職能表現領域包含日常生活功能(起床、刷牙、吃飯、穿衣服、上廁所),休閒娛樂(看書、打電動、看電視、下棋、寫部落格),工作或有產能的活動(上班、當志工、作研究、教育等等).....等等....




這些聽到膩了吧,嗯...但是,聽起來沒有什麼不對啊?
沒有不對,但問題在於...
「你想得太簡單了」
我們現在就是要來個複雜版本!!!

(網路圖片)


回頭看「有目的、有意義的活動」這句話,
重點就在於「意義」

(網路圖片)


意義是什麼?要討論每個人的意義,一向都不是簡單的事啊!



以存在主義來說,人的存在就是找尋意義的過程,小朋友在追尋意義,高齡者也在追尋意義,我們在小兒工作的時候常常說「小孩的職能就是玩啊。」;我們在長照工作的時候,覺得這些90多歲的阿公阿嬤都退休了,也很常說「職能就是訓練ADL或IADL啊。」

欸。。。。不只是這樣的吧???
複雜一點好ㄇ
請對人類充滿好奇心!你自己都沒這麼無聊吧?

光是玩就有很多種啊,有的小朋友喜歡特定的卡通角色或汽車;有的喜歡玩角色扮演有的喜歡靜態活動,看書有的喜歡創造活動,著色,玩黏土有的喜歡動態的活動,跳舞,溜冰,鬼抓人或者現在很多的電腦遊戲,有認知、有創造、有動作、有社交、有個人偏好等等,是不是要多了解一下「玩」這個職能,為什麼你的個案特別喜歡這些活動?怎麼跟意義作連結呢?

90多歲的阿公阿嬤,就剩下ADL嗎?每天吃飽睡,睡飽吃,難怪對你給的復健運動沒有興趣啊,因為他不知道該為了什麼而努力,心理學家阿德勒強調「社會興趣」,人類是有社會性的動物,當一個人光是不被需要,就會產生失落感了,高齡者不管是退休,子女成家,職位被取代,力不從心,都容易引發這些感受,更何況是中風,或者失能的長輩,「失去」的感受是非常強烈的,難道他們就沒希望了嗎?

「可是,我問他們,他們都說沒有興趣啊?」
「這個也不要,那個也不要,他們就只想看電視跟吃飯啊?」
「他們根本什麼都沒意見,要怎麼找出他們有意義的職能呢?」

其實以上情況常常發生,也是同樣原因,就是因為,
「你想得太簡單了」(推眼鏡)(不要揍我)
(網路圖片)

想像一下以下情境:
📍小時候有學過畫畫,但長大工作以後,就再也沒畫畫了。
📍大學的時候曾經當過志工,在那邊認識了我的初戀女友,後來就沒當過志工了。
📍以前本來想開麵包店,但家裡不支持,所以改去考公務員,一直都沒換過工作。
📍以前很會打桌球,不過手受傷以後就荒廢了。

好,接下來,用「意義」字面上的意思,你覺得上面這些事如果發生在你身上的話,對你而言這是有意義的嗎?
(自問自答:我覺得有啦!)

這些「生命中最微小的事情」一點一滴累積起來,就是我們的生命意義來源了!

不管你從事多久?有沒有成功?也許非常微不足道,可能只是有過短暫1-2個月的興趣,或只是曾經嘗試過的事情而已,事出必有因,都有其背後意義,也是幫助我們找出意義的線索!

想想背後的感受是什麼:
📍為了符合社會期待,把興趣塵封在內心小角落,但也許一直對畫畫難以忘懷
📍服務奉獻的感覺讓我感到被需要,並且也透過機會遇見了生命中重要的一段感情。
📍不能開麵包店實現夢想,一直是我的遺憾,為了現實,夢想終究成為夢想。
📍雖然已經不打桌球了,但那段每天揮汗如雨的歲月,辛勤的練習,那種對生命的活力是我一直很懷念的。

所以,即便是微小的事件,職能治療師都要慎重看待。
也因此,用MOHO視角的人,找出個案的「職能史」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8歲的小孩子或者80歲的老爺爺,只要你夠複雜,就一定能找到很多他有興趣的事,或者起碼是過去有興趣參與的職能類型,發揮OT的專業,幫助他們找到這些「最重要的小事」

MOHO以個人角度來說,可以分成這四個面向,也就是

💡意志:類似興趣、選擇、偏好、價值觀。
這個不一定要很有經驗或很專精,有時候貴人很重要XD,比方說小時候畫畫常常被老師稱讚,也可能會影響到你對於藝術活動的意志喔!可以想像一下通識或選修課,你會選些什麼類型的課程?

💡習慣:角色、習慣、文化、經驗等等。
這個就比較需要有實際的經驗了,像是吃飯你是拿筷子還是拿叉子,有沒有開過車,你的職業或者平時休閒都有關係。

💡表現:就是我們職能治療師最擅長,也最顯而易見的職能表現(performance),包括一些表現元素(performance component)或是技巧(skill)
肌力、靈巧度、高階認知、執行功能等等,可以是與生俱來,也可以是技巧性,透過不斷練習而來的。

💡環境:「個案」本身以外的都屬於環境,包括社會環境與物理環境。
像是無障礙空間,輔具,或是學校、家人的支持,社會環境的友善等等。

怎樣,不錯吧,夠複雜了吧?


所以,
MOHO的理論衍生出非常多的主觀/客觀評估工具,像是職能史啊,興趣量表,角色量表,意志量表等等,但因為我主軸放在MOHO的「哲學觀」,所以不會特別介紹,希望大家幫大家配戴MOHO牌眼鏡就好了,如果發現以興趣,想要進一步學習MOHO的話,可以參考

台大職能治療學系 潘璦琬老師的部落格
http://mohocentertaiwan.blogspot.com

欸欸!還沒完!你以為只有這樣而已嗎?

這樣還不夠複雜啦!
我們人的一生會經歷很多事情,可能會精通某些事情,可能會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或者只是業餘玩家,很多職能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練成的,甚至有些人會斜槓,可能不只M槓,V槓,也許是八角槓,這部份是怎麼回事呢?

這就要看我們花多少心力,在特定職能領域上面的耕耘了。

在理解的人的意志、習慣、表現層次之後,把系統納進來看,你會發現在社會中,我們會有許多不同的參與,成為了很多的角色跟身分,我們可能是學生、球友、樂團團員、治療師、孩子的爸、男朋友、女朋友、司機,甚至老司機(?)等等。

以心理學來說,這些許許多多的身份跟角色,形塑了我是誰,而這些也影響著我們的「自我認同」,而在這些認同上持續不斷強化的話,也可以幫助我們達到「自我效能感」或是「勝任感」,甚至能隨著環境不斷的調整變化,發展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風格跟樣子。
(像是每個導演的拍攝風格都不一樣,有時候甚至會突然改變風格,我們很難簡單去定義,這原因是什麼吧?)

所以呢,以MOHO的角度來解釋,發生了以下事情:

💡職能認同:綜合成長背景,經驗,價值觀,習慣等等,形成了對某些職能探索的慾望以及目標,就屬於認同的部分。
「我是誰?」「我想要什麼?」有點像「夢想」或「理想」,但不需實際上有某些成就,比方說,很多職能治療師會在臨床上結合許多自己的興趣,比如說3D列印,運動,音樂,藝術,拍影片等等,都是很自發性的,其實也都跟自己的認同有關。

💡職能勝任:有職能認同以外,對這些夢想「實際」參與的程度有多少,可能只是偶爾嘗試,可能半途放棄,或者成為業餘玩家,職業玩家,頂尖高手等等。
跟職能認同不一樣的是,透過實際的參與,有更多的賦能(empowerment),控制感,自我效能(self-efficacy),也會帶來一些成就感跟自我價值的提升。

💡職能調適:是最有彈性的,由「職能認同」、「職能勝任」跟「環境」交互作用而來,是隨著時間前進的動態結果,是最高,也是最複雜的,像是個人風格,獨特技法,或者因應不同局勢發展而來的能力等等,例如:最近因為武漢肺炎,大家的職能調適能力都大幅提升啊。
經年累月的累積,各種突發事件或者環境因素,讓人類生長成獨一無二並且難以複製的能力,像是搖滾樂團的吉他英雄一樣,你無法光靠模仿跟練習就成為他們,因為這些很多是超越技巧跟技術來解釋的層面。




最後我用自己當作例子,當作參考,
看大家會不會更了解MOHO到底在幹嘛囉!
喜歡這篇文章,
或者對你臨床思考有幫助,
或者有幫你國考拿分的話XD

請幫我分享!
按讚!
拜託拜託惹!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藝療筆記】讀懂長輩冰山底下的話語,成為溫暖的工作者

【跨領域心得】藝術在職能治療/藝術治療當中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