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領域心得】藝術在職能治療/藝術治療當中的角色?

會想寫這個主題,主要是蠻多人私訊問我...
我承認一開始比較有耐心的去釐清跟回答,結果發現我的耐心有限(笑)不過也不全是耐心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很簡單...也很複雜,只是隨口問問的人,我很怕我的回答太簡單,讓你誤會;有些很認真,問得很仔細的人,我也擔心以我的理解跟詮釋有錯誤。並且,我發現,透過來回的討論,越要去釐清,最後所得到的結論就是「兩者完全是不一樣的專業」。

先說結論,基本上,從內(哲學觀、專業養成、理論基礎、脈絡)到外(評估、推理方式、治療目標、成效評估)都完完全全不一樣啊~~~

#這也是為什麼要尊重專業的原因

不管是藝術教育、藝術治療、職能治療都有自己的專長,也有自己的限制。用學習、謙卑的心互相尊重,而不是彼此批評,我認為是最好的心態。我的腦容量只有16G,希望未來盡可能把平常跟粉絲、同學、朋友對話的內容,整理出來跟大家分享,並且把兩者「相同」跟「不同」的地方整理一下。


職能治療師:藝術作為一種職能
藝術治療師:藝術作為一種表達


職能治療:「職能是指對一個人有意義、有目的的活動。」

MOHO的觀點下(參考閱讀:人類職能表現模式MOHO介紹),藝術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是人類的一種職能,對象不同,意義也就不同,取決於當事人跟藝術的連結有多少,比方說,對於大部分人,藝術可能僅在於「休閒娛樂」的程度,有的人心情不好就想畫畫;有的人也許假日會去咖啡店畫畫有的人會去買一些著色本來著色也有的人是被推銷課程才不小心畫了一幅畫也有的人從來不畫畫,但是他會去美術館欣賞藝術。

但有些人,藝術就不只是休閒娛樂了,可能是一份工作,或是一種「有產能的活動」,例如藝術家、藝術工作者、藝術高度興趣者等等,這時候藝術是會對個案帶來更大意義的,也會影響到其自我價值,自我認同,自我效能等等,也就是MOHO提到的「職能勝任」、「職能認同」、「職能調適」的層級。

這樣看來,藝術是一種職能,但職能不一定是藝術(充分非必要條件),回到專業養成也是這樣,藝術治療師,99%都是喜歡用藝術工作的(個人不負責猜測,不然來念幹嘛XD),但職能治療師不需要喜歡藝術,也不會影響自己的專業能力。

以職能治療師的目的來看,藝術並不一定是為了創作,有時候是為了增加訓練動機,因為人是具有創造性的,透過創造性的活動,來提升參與的意義,例如治療師想要訓練掌內肌肉,請個案「手指動100下」跟「用黏土捏一棟房子」,後者有趣而且有意義多了吧。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藝術的,職能治療強調有意義、有目的的活動,如果發現黏土不是一個好方法,例如個案喜歡寫詩、寫毛筆之類,也許每天寫一篇日記反而是更有意義的職能活動。當然有些人喜歡音樂,喜歡作菜,喜歡運動,一定會發現藝術並不是唯一的方式,所以,職能治療師必須要陪伴個案用心的找尋,並且通盤考量每個人的生長背景、文化、經驗、以及能力。

甚至,光是藝術,運用不同媒材對每個人而言也都有不同意義,我舉個例,並用MOHO「意志」、「習慣」、「表現」次系統加以說明。我遇過一位中風爺爺,他是個非常有學問涵養,也很喜歡藝術的人,所以在「意志」次系統,爺爺動機是非常非常高的,每次上課他都很期待我的課程,甚至會提前詢問下週主題,是個標準好學生,但我發現他對我的水彩課程卻感到困擾,不是在於他不喜歡畫畫,反而是他太喜歡藝術了,總是非常謹慎,因為他過去職業是建築師,加上興趣是彫刻橡皮印章,所以他的創作都是非常精細,需要事先構思的,需要先構圖才敢下筆,但因為中風只能用一隻手創作,所以,對於水彩這種流動性高的媒材,他會覺得很不上手,覺得卡卡的,經過了解才發現,原來是「習慣」次系統出了問題,所以我每次課程一定都會另外提供一支鉛筆給爺爺,先讓爺爺構圖,透過構圖,我也比較明白爺爺想要什麼,我在旁邊能思考怎麼去幫助他。最後,「表現」次系統其實就比較簡單了,我的思維就是透過「單手操作模式」(參考閱讀:藝術陪伴,單手操作模式介紹),盡可能去思考如何幫助長者更順利完成創作,提供一些基本的代償或輔具(例如:紙膠帶把紙張固定好,水彩顏料蓋子先打開)等等

藝術治療:「藝術是一種深層的自我表達與創造力的行動。」

當我們還是小嬰兒的時候,我們不懂語言、文字,但我們會用聲音唱歌,我們會用塗鴉來遊戲,用肢體來跳舞,藝術是人類最原始的表達方式, 藝術治療師Pat Allen認為,藝術不只是一個視覺畫面,而是一種意象(image),有象徵,有隱喻,可以展現豐富的內在心靈。
以藝術治療的角度來看,藝術是一種表達性治療,藝術作為「表達」的媒介。這裡的表達不是指文字語言的聊天,而是一種更廣泛、更深層的方式,有人說是積極的想像,有人說是靈魂的表達,有人說是潛意識的出口,也有人說是被壓抑的原始慾望,不管是什麼觀點,都是希望藝術可以超越語言的限制,而到達另一種層級,更廣泛,更直覺的自我探索。這也是藝術治療與口語諮商、職能治療最大的魅力與不同之處。
藝術治療最早從美術教育跟心理學家啟蒙而來,在當代已經是發展成熟的專業,在不斷的發展中,工作方式也產生了很多變化,從傳統精神分析繪畫到開放畫室(open studio),從醫院到社區,從系統觀到多元文化觀點,已經與過去我們所想像,診療室中一對一的,高權威的圖畫分析方法不太相同,已經衍生出許多不同的派別取向。我覺得藝術治療令我最佩服的地方是,專業發展出的多元性與包容性,因為是碩士層級,藝術治療都來自於各行各業,並與不同的族群工作所融合而出的一種專業,也許會有點模糊,但正體現了藝術治療的彈性,我覺得是很難得的。
藝術治療師也一直在為了弱勢族群發聲,「藝術」是社會倡議是一種很好的形式,在社區工作的治療師,需要非常多想像力跟彈性,形式也很多元,包括災後心理重建,創傷輔導,藝術社區營造,藝術文化孕育,策劃藝文展覽,社會倡議等等;「藝術」是一種跨文化、跨語言的溝通方式,適合跟不同種族、性別、階級、文化、宗教一起工作,在尼泊爾、汶川、台灣921大地震時,都有藝術治療師深入災區陪伴重建災後居民的身心靈,這些在當代都已經被認為必須納入藝術治療的核心教育中,包含女性主義、多元文化、社會正義的觀點等等。


分享完了,不知道有沒有幫助大家解惑呢?

這篇文章算有稍微解釋到「內」的部分,
至於「外」的部分也有很多人問問題,
像是:
「藝術治療會針對認知功能作促進嗎?」
「藝術治療一定都要很開放嗎?」
「職能治療一定都要結構化嗎?」
「藝術/職能治療在帶團體的時候會關注哪些層面?」

這些都很難一言以蔽之,
等到有空的時候再慢慢整理吧!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職能筆記】給我複雜起來!推薦我最愛的model,人類職能模式(MOHO)

【藝療筆記】讀懂長輩冰山底下的話語,成為溫暖的工作者